在現代社會中,隨著健身風氣的盛行,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運動後的營養補充,尤其是高蛋白飲品,幾乎成了健身愛好者的必備品。然而,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卻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他表示:「作為一名腎臟科醫師,我自己都不敢喝高蛋白,因為它可能對身體造成過度負擔。」點點先生在此提醒大家,運動雖然重要,但更要注意健康風險。
台大醫師:運動後的高蛋白補充,真的必要嗎?
姜至剛,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兼台大毒物學研究所教授,他在「早安健康」頻道中指出,許多人誤以為運動後攝取高蛋白能快速增肌,甚至以為這樣可以更快減重。然而,他強調,運動的真正目的是改變身體組成,增加肌肉、減少脂肪,而非單純依靠補充高蛋白來達成目標。
根據姜醫師的說法,肌肉量的增加確實能提高基礎代謝率,這意味著即使在休息狀態下,身體也能消耗更多的熱量。換句話說,透過適當的運動與飲食管理,即便攝取相同的熱量,體重也可能因此下降。
有氧與無氧運動的搭配
姜醫師自己每週約運動2次,每次長達2小時,並且將時間分配為有氧運動30分鐘與無氧運動90分鐘。這種訓練方式有助於提升耐力和增加肌肉量,而不是僅僅著重於減少體重。
「在無氧訓練部分,我會進行局部肌肉訓練,如上半身、背部、大腿等部位,盡量訓練到每個肌肉群。」姜醫師表示,這樣的全面性訓練能有效提升肌肉量,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。
高蛋白的潛在風險!腎臟健康者也不能掉以輕心
姜至剛指出,運動後出現的肌肉痠痛,其實是因為肌肉在訓練過程中產生的小拉傷。肌肉受傷後需要時間修復,而這時候,有些人會選擇飲用高蛋白飲品來加速恢復。然而,姜醫師卻警告,對於腎臟健康者來說,攝取過量的高蛋白可能並非必要,甚至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。
姜醫師補充道:「腎病患者只能攝取中低蛋白,以免加重腎臟負擔,而即使是腎臟健康者,也不應無限制地攝取高蛋白。」這一觀點令人深思,也讓許多熱愛健身的人重新審視自己對高蛋白的依賴。
適量補充才是王道,不要盲目跟風
點點先生認為,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固然重要,但不應盲目跟風攝取高蛋白。對於一般人來說,均衡飲食中的蛋白質已經足夠支撐日常運動需求。除非在專業營養師或醫師的指導下,否則不建議隨意增加高蛋白的攝取量,尤其是腎臟功能較弱的族群。
運動是一種長期的生活習慣,只有在科學指導下,配合合理的飲食安排,才能真正達到健康與身體素質提升的雙重目標。